十月的晋城,秋高气爽,层林尽染。
10月18日,山西晋城,2024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系列活动拉开帷幕。“15日来到晋城,就被这座城市的温馨与雅致所折服,虽然地处祖国中部的太行山上,但很有南方城市的韵味,16日便迫不及待去打卡了泽州玉皇庙和高平铁佛寺,深受震撼,更增加了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很值得来体验。”受邀参加本次系列活动的浙江宁波企业家蔡福清说。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天南地北的“天命人”纷纷打卡泽州玉皇庙、高平铁佛寺等晋城古建、古堡和各大旅游景区,在惊叹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铁佛寺二十四诸天塑像之瑰丽神奇的同时,对晋城的宜人气候、市容市貌、热情服务等也赞不绝口,一座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厚度与温度兼而有之的康养示范之城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文旅康养产业是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的有力支撑。作为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近年来,晋城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文化等方面优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加快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优化“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不断丰富“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的全域产品供给体系,“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城市品牌深入人心,辐射带动50余万群众吃文旅饭、走康养路、发生态财,蹚出了一条在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群众共同富裕的“晋城路径”。
唤醒土地要素,康养产业迸发新活力
秋日的下午,釜山泫水湖如同一面镜子,波光粼粼,湖畔的绿树,也都穿上了秋衣。三三两两的游人漫步在湖边,不时驻足拍照留影,位于泫水湖北侧的露营基地上,不少游客在帐篷外,惬意地吃着烧烤、围炉煮茶。“暑假的时候,经过朋友推荐,我带家人在釜山住了一周,就喜欢上了这个有山、有水,更有传统文化的地方,国庆刚一放假,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要再来玩几天。”一位来自太原的游客说。
曾几何时,釜山村也同许多地方的偏远农村一样,村民热衷进城务工,农田无人耕种,村子逐渐冷清。然而,近年来,釜山村抢抓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机遇,引进高平农投集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560亩,建造传统温室大棚和现代智慧大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流转百亩梨园,打造“高平大黄梨”主题生态文化公园,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优势,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短短3年时间,“慢享釜山”已成为高平市文旅康养产业的一张金字招牌,片区内1800人实现就业增收。前些年到市里打工的村民张素霞又回到村里,经营起了小吃摊位,一到周末,就忙得脚不沾地,手工制作的高平皮冻、卤面等特色小吃供不应求,康养产业让农民找到了“金饭碗”。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陵川县丈河村,依托深厚的生态底蕴和美丽的环境,先后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耕读苑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盘活村里的闲置土地、荒地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托管土地用于开发森林康养与康养农业,建成集踏青、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于一体的采摘园,成为亲子户外游的热门选择,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外出谋生的村民都返乡创业,这几年,收入更是翻了几番,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坳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看着游客在网红风雨廊桥上拍照打卡,听着秋千台上传来的阵阵笑声,丈河村村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釜山村、丈河村从默默无闻到游客盈门,这只是高平市激活土地要素,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平市坚持用好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和文旅康养产业的重要承载,持续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极大盘活农村凋敝宅基地、撂荒地、低效工业用地等沉睡土地资源,让闲置土地有了“用武之地”,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
盘活闲置农房,康养产业打开新天地
“能够经过一夜的深度睡眠,伴着鸟语花香醒来,这就是我多年来寻找的地方,就是我的诗与远方”。10月3日一大早,太行人家——阳阿清居民宿院中,正沐浴着晨光练习太极拳的北京游客李洪涛说。大阳镇有2600多年历史,拥有明清古建筑群约34万平方米、古院落800余个,被誉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前些年,大阳镇环境脏乱差,不少古民居人去楼空、墙倒屋塌,亟待加强保护。为此,大阳镇利用高平市“百村百院”建设契机,引入北京立根集团成立大阳古镇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收储该镇7个村895户共6.6万平方米农房、200多户沿街商铺,与村委大院等闲置场所、近100亩连片整治腾退宅基地一并租赁给旅游公司,用来建设古法制铁体验馆、家风家训馆和旅游民宿等各类康养配套设施。村民则搬进安置小区,除了能获得租金和分红,还可以到景区工作。
在高平市东城区,闲置农房的盘活也贯穿了沟北“寻梦小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迭代升级的全过程。2017年以来,沟北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坚持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成立合作社,盘活百余亩宅基地和300多间闲置农房,引入工商资本打造“寻梦小镇”项目,村里持股48%,参与分红,村民在景区务工或从事经营挣钱的同时,还可以领取分红。走进远近闻名的“寻梦小镇”,早前破旧不堪的老屋已焕然一新,外墙是3D整体墙绘,屋内改造成了影院、VR体验馆、镜子迷宫等娱乐项目,村中还建设了风车小道、爱情岛、彩虹滑道等景点,科幻、刺激、浪漫、童趣等元素一应俱全。除此之外,还配套了联栋果蔬采摘大棚以及“寻梦驿站”康养民宿。如今的沟北村,一排排红顶黄墙的房屋整齐排列,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一簇簇风姿绰约的小花尽情绽放,清雅宁静的小村让人心旷神怡。
“今年国庆的7天假期,来了12万人。”沟北村党支部书记申永胜介绍。“国庆前,我在网上搜索‘亲子游’‘研学游’主题词,就给我推荐了‘寻梦小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家人来到这里,没想到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们也找到了儿时的乐趣,玩累了还可以到大棚中采摘阳光玫瑰葡萄和草莓。昨晚,我们就住在这里的民宿,很有特色,价格也合理。”来自河南平顶山的游客李女士开心地说。
盘活农户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已经成为晋城各地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一条重要经验。近年来,高平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泽州县宅基地制度改革为试点,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吸引城市资本、资源、人口流入农村,让曾经破败的农村老宅重焕新生,将原来村里人都看不上的破屋烂房变为城里人的“诗和远方”。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盘活“一户多宅”宅基地800多亩;通过兴办农家乐、建设民宿等方式盘活宅基地1200多亩;通过有偿收回、集中流转、作价入股、出租联办等方式盘活宅基地2500多亩,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也为高平市文旅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推进文旅融合,康养产业展现新气象
今年的中秋国庆,打卡古建成为康养晋城的最热门打开方式。随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泽州玉皇庙和高平铁佛寺顶流出圈,也把康养晋城文化底蕴厚重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这次来晋城,不仅跟着‘悟空’打卡了玉皇庙、铁佛寺、二仙庙这几个游戏实景,近距离感受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精湛和工匠精神,还逛了程颢书院、东滩会、龙马湖,观看了司徒小镇的‘千年铁魂’,喜镇苏庄、釜山景区的民俗表演,皇城相府景区的快闪、巡城等特色演出,真的是收获满满。”说话的同时,来自安徽的游客王先生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泽州府城玉皇庙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其后院西厢房内陈列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巅峰之作”和“海内孤品”,以其细腻的刻画、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在一尊尊彩塑前,游客们纷纷与自己的守护星宿合影留念;在一个个景区打卡处,游客们拿着通关文牒集章“闯关”;在一块块游戏背景板前,游客与《黑神话:悟空》的场景元素同框。
地处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润城示范区的天官王府,是明代政治家、吏部尚书王国光的宅邸,规模宏大、结构完整,是北方明清古堡建筑的典范。近年来,润城镇深挖古堡文化内涵,以明清古堡古村落为核心,积极申报打造国家级原生态古堡主题公园,让天官王府、砥洎城等景点有机融入主题公园;整合现有道路、百村百院连接线、旅游公路等,打造国内首条古堡马拉松体育赛道;连片开发古堡民宿、古堡茶吧、古堡旅行社等业态,打造极具古堡特色的文旅康养代表产品。同时,充分利用百里沁河打造“千亩荷塘十里画廊”景观,带动周边民宿、餐饮、采摘园等乡村产业发展。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国庆假期,各县(市、区)纷纷推出“看古建、寻根脉、品文化”等参观线路,让八方来客感受古建魅力,感悟历史文化,体悟工匠精神。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各地还纷纷推出西游文化主题剧,组织特色民俗节目助演,开展漆扇、拓片等非遗体验活动,开发了以玉皇庙二十八星宿、铁佛寺二十四诸天等为主题的通关文牒、冰箱贴、明信片、钥匙扣等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在参观之后还能带走一份专属于晋城的文化记忆。“这些文创产品非常好,极具文化特色和纪念价值,而且价格也不高,我准备带一些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西安游客王先生说。
“来司徒小镇,就要让大家看好玩好吃好。看得好,我们有100场演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打铁花;玩得好,我们有26项亲子游乐项目供游客们免费玩;吃得好,有免费的西瓜、咖啡,看完打铁花再喝上两碗热气腾腾的川汤,这样,游客们才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司徒村党支部书记、司徒小镇当家人周小明在短视频中这样讲到,赢得了网友纷纷点赞。“灯树千关照,明月逐人来”。司徒小镇的“打铁花”被誉为最有温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此创排的大型铁文化山水实景演出《千年铁魂》,成为司徒小镇的拳头旅游产品。川汤是晋城非遗“十大碗”之一,传承数百年,深受本地群众喜爱。近年来,司徒小镇通过“打铁花”非遗展演,不仅带动了餐饮、民宿、购物、娱乐等产品链的延伸,还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感受到了晋城传统冶铸文化、饮食文化的无穷魅力,满足了人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需求。
文化是康养旅游的灵魂。近年来,高平市坚持深挖文化内涵,传承创新历史文化,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区域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创产品发掘、文创主体培育、文创企业扶持、文创品牌“走出去”四项工程,叫响珐华器、潞绸、铁器等非遗文创品牌,形成了以吉利尔文化产业园为主的潞绸文化产业,以绿洲大麻和晋氏织造为主的丝麻文化产业,以阳城琉璃和高平珐华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以王莽岭、蟒河为主的太行山水旅游文化产业,以皇城相府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古堡文化产业,以大阳古镇为主的特色文旅小镇,以陵川丈河和武家湾为主的康养小镇,以司徒小镇为主的城郊美丽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实现了文化“出彩”与旅游“出圈”双向奔赴,为康养晋城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激活人才引擎,康养产业增添新动能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到宁静的村落,伴随着公鸡的叫声,陵川县潞城镇侯家岭村的村民侯英才,已在其创办的“英才豆腐坊”内,开启了充实而忙碌的一天。国庆假期,其精心筹备的豆腐宴预订火爆,昔日偏居一隅的静谧山村,如今已成为周边地市游客争相探访的热门打卡地。
2018年,大学毕业的侯英才入职江苏某银行,成为一名金融白领。然而,当他亲眼看到这几年家乡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便毅然决然地放弃都市的稳定工作,选择回乡创业,投身于看似不起眼的豆腐加工行业。“今年以来,我们餐厅已经接待了1万多名客人,有的来吃豆腐宴,有的就是专门来买豆腐,其中不少都是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来陵川旅游的。”正在拍摄短视频的侯英才对着镜头分享着今年的经营成果和感受。通过抖音等平台,更多人亲眼见证了豆腐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也关注和喜欢上了这个接地气、有情怀的年轻人。随着粉丝数量的不断增长,豆腐的销量也节节攀升,成为了侯家岭村的一张闪亮名片。正是近年来高平市文旅康养产业的深入发展,才使得一个个像侯英才这样的青年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乡村振兴,成为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人才活水。
2021年以来,高平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两批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共1551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这些平均年龄仅26岁的乡村振兴新生代,扎根基层一线,将他们所拥有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用到发展乡村产业、带领群众增收的火热实践中,在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中创新创业、成长成才。泽州县北义城村的赵越化身“义城红薯”代言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特色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城区屋厦村的牛宇琴参与并推动了屋厦村积极融入凤城康养示范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陵川县古郊乡营盘村的新生代,积极为村里民宿酒店经营出谋划策,通过电商平台为村民销售木耳,帮助群众增收;沁水县土沃乡新生代深入学习研究,熟悉掌握“匾额文化”,当好柳氏民居的讲解员,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近年来,高平市聚焦康养产业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需求,出台《晋城市创优高质量人才生态若干举措》,积极引进高层次康养人才;扎实推进文旅康养职业学院建设,在晋城技师学院、高平技校等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老年护理等康养护理相关专业课程,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面向城市4050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公益培训,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队伍保障。
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农民致富更有“钱”景
“此景只应天上有,宛若仙境龙马湖”。几位在龙马湖边散步的老人轻轻吟诵。深秋的傍晚,秋色洒银辉,夕阳的金辉映照着静谧的龙马湖,映出了秋光绚丽、金风送爽的韵味。
龙马湖所处的凤城康养示范区是高平市“一核、两环、两带、多片”康养布局中的“一核”所在,示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高端康养度假酒店、房车营地、太空舱、康养木屋、康养中心、“凤城yeah巷”等全功能的康养设施,成为晋城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周边21个村的康养产业发展。城区玉苑村依托凤城康养示范区建设,开发玉苑康养别墅区、花园洋房区、康养服务配套区等康养社区项目,村集体成立劳务服务公司,组织150余名村民统筹提供劳务、物业、康养服务,每人每年平均工资可达3.6万元。
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是高平市唯一5A级旅游景区皇城相府所在地,近年来,该村联合周边郭峪、大桥、史山、沟底等4个村,开展五村共建“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的有益探索,建立“五村一体”联合党委,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皇城村以资金入股,周边村以资源入股,整合各村文旅资源,打造各具特色、业态相辅、融合发展的大旅游生态圈。2021年以来,郭峪、大桥等4个村的旅游康养业收入平均增长近10倍,集体经济年收入涨幅均超10%,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在接续推进文旅康养产业的实践中,高平市各地还探索出支部领办、文化输出、产业链条、土地盘活、能人带动、服务创收、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镇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不同集体经济组织跨区合作、抱团发展,农民参与度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大幅增强。高平市“喜镇苏庄”通过古村落活化利用,将婚俗文化与传统古建相融合,并配套各种婚礼服务设施,发展壮大“喜文化”产业,景区运营三年多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000元增加到12000元,村集体年收入破百万元。阳城横河、陵川丈河、沁水湘峪等一大批村庄,通过组建强村公司,或建设或购置标准厂房、商铺店面等,统一发包出租发展物业经济;或通过流转承包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招商发展休闲观光、民宿、农家乐等乡村产业,通过“政府推动、公司带动、村民互动”,有力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实践证明,文旅康养产业是富民增收产业,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随着高平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不断提速,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等重大牵引性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产业更趋多元,文旅康养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农民收入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近三年,高平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054元增至20790元,比全省高出3113元,年平均增长8.85%。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2.26缩小为2.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在收入构成中,2023年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受文旅康养及“6+3”特优农业带动,增长14.3%。其中,直接带动355个村、10.6万劳动人口增收。
“全域康养 共建共享”。奋进康养新征程的晋城,青山绿水越来越美,“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品牌越擦越亮,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赵宇忠)